2019. 09. 05

「從政治紛擾中修補親友關係」系列五:欣賞、讚美、寬恕(撰文:林冠良)


  人與人相處時會期望被對方和群眾接納,這可能是出於社交需要,或者尋求友誼和情感上的滿足。人在群眾,和在獨處時的心理狀況不一樣,例如會隨人群做出一些個人平時不做的事,雖然不一定是像泰戈爾所說的「人走到喧華的群眾中去,是為了淹沒他自己沉默的呼號。」但多少也想得到認同和肯定。所以與親人朋友的相處,被重視、受到欣賞、讚美和支持,感覺特別良好,大家關係也能維持。日子久了也會被對方或互相感染,影響個人的價值觀和態度,這就是潛移默化的意思。

  要維繫友誼,平時可嘗試多欣賞和讚美對方,這些都是擁有良好人際關係、得到諒解信任的一個重要條件,但是欣賞和讚美都是要出自真實真誠,空洞的讚美反而惹人反感,所以要認真關心關注對方,留意細節。泰戈爾說「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所以要做回自己,以誠待人。遇到能以誠待己的朋友親人,是一種幸福,應該珍惜。

  有些人經常以尖酸口脗批評別人,眼裏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刻薄寡恩,人生充滿負能量,可以嘗試開解引導。若然盡過力但對方仍執迷不悟,以偏激、偏見看人論事,與他們相處是種負擔,作為相識一場曾經好言相勸已盡道義,聽不聽、改不改是他們的權利,也是他們的造化。曾經有人說「每個人都需要朋友。但你不需要負能量朋友,不是每個人都能和你成為朋友。」如果有人以盧梭說過「意志堅如鐵,度量大似海。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結果是甜蜜的」作反駁,說是容忍或量度不夠,或許莎士比亞所說的「不要為那些不願在你身上花費時間的人而浪費你的時間」是一種解脫。名人哲者總有他們的道理,給大家思考啟發,然而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

  如果是親屬想不離不棄,又想修補撕裂的關係,要明白撕裂是個心結,就如傷口未痊癒前會痕癢,有意無意的再抓破也傷疤。暫時放下矛盾,設個冷靜期或冷待甚至婉拒再和對方談論引起爭執的事,令大家冷靜一下,讓時間修補。冷待是指事件和爭拗,不是冷待對方,斯賓諾莎說「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征服。」持續的關懷是誠、是愛的表現。

  對方願不願意接受好意、願不願修補關係,我們控制不了,但自己可以主動先做。「君子求諸己」,即是對自己先有要求,「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意思是多反省自己而少責備和抱怨別人,那就可以避免產生怨恨。若是仍然被拒絕甚至被針對侮辱,就要平心靜氣的言明底線,請對方停止,如果仍然是謾罵侮辱就應該迴避。這不是示弱,而是讓自己離開危險,不讓對方繼續不文明地對待自己。日後對方後悔做得過份,可以寬恕、也可以不理他,選擇在己。若然對方毫無悔意,甚至有擊倒對手的勝利感,只證明當日迴避他是對的,迴避的是那種橫蠻的糾纏,所以也不用失望或憤怒。

  如果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大概是恕吧,所謂「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寬恕是修補的良藥,自己不願的,不要施加給別人,而不是自己想要的別人都應該想要,並強加於別人。這價值觀在中國和西方文化都有。還是放不下的可以想想,無論信不信緣份,人生的聚合似乎在冥冥中有一定的安排,而在生命中出現的人或多或少牽引一些喜怒哀樂,是好是壞總能令自我得到更多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