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4. 17

荔枝窩、吉澳、鴨洲生態自然遊記(撰文:吳鑽好)


  自然生態一天遊,對於城市裏的我們,能返璞歸真的心態是複雜的。當天的天氣雨點紛紛略帶寒意。荔枝窩、吉澳、鴨洲這些都是香港人口小而面積也小的島嶼。這些旅遊景點並不是香港人的熱愛地方。它們遠遠不及長洲、平洲、大嶼山和大澳來得熱捧的。

  荔枝窩是行程的首站,航綫經過的海峽水面平静如鏡,倒映着一個又一個的山脈。而這段路程都是昔日偷渡客常走過的路綫。荔枝窩因昔日盛產「荔枝」而得名,必然想到這裏很多的特產該是「荔枝」造的,可是現在這兒已經給生態植物取代了。荔枝窩碼頭岸邊紅岩石露出水面,紅樹林垂釣,古老銀葉樹的根莖彎彎曲曲纏繞着地面、海岸和湖面而生長,這種自然生態荔枝窩隨處可見,村民稱它們為魚藤。荔枝窩村內有兩棵空心樹,樹木參天,樹中間有一空洞,從洞中可仰望天空。荔枝窩村是一條古村,原居民約六百多戶,大多數是客家人。零零落落的幾間石屋許多已是人去留空。從村的西門走向東門,大約半個小時,途中可見古村內頹垣敗瓦滿目瘡痍的石屋景象,讓人感嘆昔日的繁盛不再復見。

  吉澳是旅程的第二站,是最接近中國大陸的離島,位置較偏僻,人口稀少,現在的居民都是長者。吉澳比荔枝窩多些人氣,除有一兩間飯店外,路邊兩旁還有售賣海味、客家茶粿、砵仔糕的攤檔。步行不足幾里,同樣有一排排斷裂的石屋被風雨侵蝕,甚至也有被樹木吞蝕外牆。頹垣敗瓦的情況較荔枝窩更嚴重。人去留空的石屋那麼多,不禁令人想到平日吉澳大街上,會是怎樣的景象。

  鴨洲是旅程的第三站,是三個島嶼中面積最小,現時只有3人居住。鴨洲因島形像一隻鴨子伏在海上而得名。導遊說鴨洲是一個基督教氣息濃厚的島嶼,島上有一所教堂,還有一間故事館,故事館前身是漁民子弟學校。有流傳說,當時,一位傳教士身兼老師及村長,他為了鴨洲居住問題,於是籌募經費興建了四座兩層的紅磚石屋給居民入住,後期他退休,就輾轉以三千多元賣給原居民。而現在的居民都移民外國。途經這四座紅磚屋前發現屋內空無一人,令人感到無限婉惜。鴨洲是擁有最多褐色沉積岩(角磯岩)的島嶼。沿路觀賞奇特的岩石地貌,發現鴨洲海灘「白雪」紛紛散落在岩石上。看似白雪的一層是經過海水的沖擦洗滌遺留在岩石面上的貝殼及玻璃碎片。褐色與白色形成強烈對比的顏色。一種自然生態構成了一幅美麗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