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0. 07

香港时局杂感(撰文:邓经儒)   是夜颱风袭港,天幕昏黑,霪雨霏霏,落叶横空,弃物乱舞。今香港四方之政事,犹如此气象之纷乱。   昔香港之政,不过为二分天下之势,一曰「民主」,一曰「建制」也。简而论之,「民主」者,乃尚「以民为主」之西洋法治,民皆有参政之权;「建制」者,则从中共治国之理,即承中国传统贤人举政之局。虽然,两家之说南辕而北辙,迹其所以然,皆以祖国之前途而争之,论之。夫昔日两派争鸣,可否国事,责也;又共拟《基本法》,心系香江,职也。故虽「民主」不同「建制」之同,而「建制」则不理「民主」之理,此孰为派別争斗耶?诚然,此乃世间多元包容之象也!   然还看今之政事,则只可兴叹于室而矣。有谓今列犟乱港,挑拨离间,遂港独四起,黄伞蔽日月;「民主」激进,围剿政府,特首施政艰。此乃因今所谓立法会议员,唯利是从者众:只知舞政,求能自取其利者多矣;不举民事,脱然莫以为己责也。吾愤亦奚以为也?为政客乃尔,为香江百姓不尔者其几耶?   今香江之青年,本该结芦苦读,以报家国,或造福人群,然却开团结社,虚举「民主」之幌子,暗藏「港独」之邪念,且讹称香江青年之同者甚众。此所以吾之不可忍也。是故今之青年者,不原其势,不谙其史,更不知其国族。而只知有权,则不知其责;只知其家,而不知其国也矣。 适逢风雨,吾倚坐窗前,思及是时政事,心中未免郁结,遂以此文遣怀。或有人笑曰「汝真乃自作多想,所谓『政治』者,皆无所谓正邪之分,惟其利而矣」。诚此非吾之所要事,吾可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然心观之也。无激也,无同也,为其义而矣!

2016. 08. 01

与工俱走过的落叶季节(撰文:吴钻好)   今天是我读完了「旅游摄影进阶班」的最后一课了,上课地点依然是工联会工人俱乐部。手裏拿着零零碎碎的笔记,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家,踏着同一样的后梯梯级,这幢深楬色的大楼让我无限的依恋,它伴随着我走过二十几个寒暑,从我高中会考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了,当中也曾离开过,为的是继续其他的进修,但离开从来都不等于分別。  近年我再回到工俱的怀抱,也感到它在改变,课程的栏目丰富多彩了、工俱成员的数目增长了、上课的地点增多了、活动也推陈出新了,这些改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新、改革、跃进、多元化等都是工俱成立50年的宗旨,都是我们工联会每位会员有目共睹的成果。服务的提供、康乐活动的多样,让学员或师生之间有更紧密的联系,虽然大家彼此间都沒有完全的认识,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彼此分享了个人的心得和经歷,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但确实令人终身受用,正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手握这一年的秋季课程特刊,感触颇多。特刊封面是秋色落叶之景,每次当我翻开此书时,一片暗绿色的叶子就会跃进我的眼睛,这片叶伴着我走过几百个日与夜,这片叶子为工俱走过多少个落叶的秋。  漫步在路上,树上的叶子轻盈地飘落下来,它似乎在提醒我「秋天又来了。」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思绪又飘到了二十年前,大家在课堂裏说笑,大家的情感……还有,十几年前的离別……  秋天是萧瑟的还是盎然?眼望着这幢深楬色的大楼,衬托着秋意的苍翠,在不经意的岁月沖刷下,「你」依然直立于此地,但时间确实不知怎样数算。因为认识工俱是在秋天,与「你」分离也是在秋天。这个被无奈与精彩充斥的季节……有许多属于我们的回忆……  白云在秋季裏辗转,叶子不经意地飘落,下意识的想回头对「你」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让我流连,让我浮想联翩……时光如白驹过隙;如今叶子依旧飘落,可是『你』又是否在我身边?」  十年前第一次看见叶子从树上飘落,就被这种奇妙的景象所吸引,我不禁为此而感叹,季节变换,天空却依然是蓝蓝色的。「你」与我抬头看见的是不是同一片蓝天?  子曰︰「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认识到人生是做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所走过的几十个寒暑,不要让它白白的度过,虽然每个课程的完结总是带着片刻的感伤,与一群熟悉的同学分別了,但当另一课程开始,又迎来新的面孔,连月復年的不断循环,有着生生不息的机遇。好像人生有着不断起伏的循环,让每个人更珍惜与「你」一起走过的每段日子中的每个人或每件事。  现在手裏拿着的不只是一本课程刊物,当你走进去时发现内里包藏着浩瀚如烟海的文字、深不可测的宝库,若要深刻的全面了解它,需要更长的日子,你愿意吗?它将会陪伴你走过无数段未来的日子。虽然我未知能与它再走多远的日子,但我深信只要有工俱的伴随,在未来的日子,我的生活将是充实而自在。

branded_educate_102

2015. 06. 01

教育的真意(撰文:吴钻好)   看《五个小孩的校长》,我并沒预备纸巾,在黑漆漆的电影院裏,流泪根本沒有人看到。这套电影的确是一颗催泪弹,但我流的并不是属于同情的泪水,而是感动,香港有一位真心的教育者,关心香港教育,她全心全意地守护和教育我们的孩子。   电影改编自全港最低月薪「四千五百元校长」吕丽红的真实故事,一间面临杀校的乡村幼稚园,单人匹马来到元朗,仅余的五位贫穷小女童幼稚园生,因经常旷课,引发她决定家访,结果发现她们各自背后的故事及不返学的因由,从而带出不少社会问题,如南亚裔学童在重男轻女下面临无书读、一家之主意外伤残后衍生的突变家庭关係、卑鄙的非法迫卖楼行为等,而片中对教育充满热诚的校长,她无私的牺牲奉献与爱心、不离不弃、永不放弃、以生命影响生命,呈现出人性最光亮的一面。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一间破烂不堪、快将倒闭的幼稚园里,谱写出一个深感动人乐曲,成就一个城市传奇与童话,也振奋无数干涸心灵,让爱与梦想再次飞翔!   那五个不同年龄的小孩--小雪、嘉嘉、珠女、南亚裔姊妹Kitty和Jennie,她们手牵着手,期待的眼神震撼了她,重燃她对教学的使命及热情!除了教学,她更亲自修缮校舍、洗厕所、做校车司机、做社工、做家访工作等……就算为贫穷家长解决困难后也受尽嘲笑和白眼。凭着一份傻劲,她把困难都克服过来。丽红慢慢爱上了这裏,她毋忘初衷,身体力行,走入基层,留守学校,守护小孩,有教无类,以生命影响生命,不单重燃小孩的希望,更唤醒小孩家人的理想;而最重要的是这位校长并不是超现实打不死的SUPER HERO,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会病倒的真实人物,编导通过真人真事改编,让祝福放送给对生命仍执着仍坚持仍相信的每一位。   这部电影沒有把教育化为口号,而是通过真实的故事,让观众经歷一场不一样的革命。当一个老师能够让同学说出:可唔可以唔毕业?就是老师成功实践教育了。《五个小孩的校长》难得的是成为了教育议题,最近评论质疑《五个小孩的校长》是否含有政治化,但戏内沒有任何一场戏是直指教育政策的失败;我明白提出这种质疑的人的方向,其实只要想深一层,除了非常可观的五小孩外,校长选择离开离地中产幼稚园,又选择拒绝担任补习天后,不就正正是从生活的行动去控诉不良的教育法及教育副产品吗?要改变,需从生活做起,校长放弃本来衣食无忧的生活,又拒绝过更美好的生活,回归教育的最根本,就是真正的与学生接触、沟通,听她们的故事,教她们拥有理想,甚至为学生们的家人带来鼓舞,此种生命影响生命,便是身体力行的对抗朝令夕改的教改,让清泉流过更多地方,洗涤更多心灵。单是把教学推倒并不代表真正胜利,只有更多良师身体力行,无惧风雨继续守护学生,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才是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优质教育。   不过,论最深刻,我相信任何一位观众,看过电影都会记得一句对白:主角杨千嬅饰演的吕校长,面对一些将教育视为生意的补习「名师」时,语重心长地说出了作为老师的使命:「身教,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这句话,说出了想做好「老师」这个岗位的人的心声;同时,对于很多尊重自己职业、尊重自己本位的人,同样受到触动!   在今天资本主义横行的社会中,很多价值一早都被扭曲,很多原本以理念先行的事和物,都被金钱利益污染得面目全非。正如片中讲述的教育,本应是知识传授与吸收的过程,但在现今社会却被加入了「考好试才搵到钱」的世俗看法,令更多人愿意用钱来换取好成绩,又令人以「教育」来换取利益,将金钱跟教育挂鈎。至于对知识的追求、执着和深究,反而成为了其次!   这部片中,我觉得狠狠抨击并且讽刺了补教文化,才发现原来这不仅是台湾自己有的问题,就连香港也是如此,在会议室内,吕慧红抱着不舒服的身躯说出的那些肺腑之言,说真的,完全是被动容的。   谁的教育权应该被牺牲、被忽略?为什么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均,造就名校无限扩张,却让有些孩子连读书都是奢望?虽然在整个故事中,把重心摆在吕慧红校长本身以及五个小孩的故事,甚至是关于元田幼儿园去留这点上,但是还是不免让观众会针对这点去做出某种反思。   教育的本意,向来都应该先重于质量,而不是以多取胜。吕校长只不过是救了5个学生而已,她算伟大吗?可能不算,但至少这种「一个都不能少」的态度很让我尊敬,拥有「就算只有5个,也要用心地教好她们」这份信念,以一位家长的身份说,我会更信任她多于一位只顾行政不理教育的名校校长。   除外,我最欣赏的是吕校长的才幹。漂亮话,的确谁也懂的说,但说到做到的人从来都是少数。这是电影里未有提及的部分,她如何拯救这所破学校的策略,她成功令大家不是用同情目光看这所学校,而是欣赏,例如:把蒙特梭利教学法引进学校、在学生人数不多的时候,引进国际学校採用的混龄教学模式、又活用其校舍处于乡村的优势採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   孩子本是白纸一张,善良、简单,纯真,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教小孩变成世侩虚假的大人,也不是要告诉孩子非得赚大钱才有未来,而是教育的本质,吕校长在剧中拒绝菁英幼儿教育领域的朋友那席话,已足矣。到底你是想把孩子包装成唯利是图的丑陋模样、还是能够发掘美善的自在笑靥?现在有多少孩子,连表达内心最真实的声音都被压抑着?   不过,我还是觉得能直率表达需求的孩子可爱极了,自在诚实才是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正确观念。很多时候,不是成人教孩子什么、而是小孩为成人上了宝贵的课,毕竟,哪个成人能坦率说出内心纠结的情绪?哪个成人肯透过眼泪把亲人的思念表现出来?我们无法可以做,但孩子做得到,是谁教谁呢!   教育会改变一个人,能让人从谷底翻身,能使家庭脱离贫穷,更能成就无法想像的辉煌,现代父母对于孩子教养之重视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只要能增加一点点孩子在起跑点的优势,无论用多少时间与金钱都甘愿去换,然后,在有意无意的操弄下,竟也渐渐形成跟社会相同的M型教育。   非得有钱才配拥有良好教育吗?非得富有才请得到好老师吗? 我很想说不是,可生活的冷峻呼吸却逼得许多人缓缓点头,很多人都不得不对现实称臣,只是,不一定都会俯首而下,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位足以震撼生命的老师,而且,往往会让微小的感动炸开盲目的视缐。   《五个小孩的校长》,故事固然感人,也反映了今天香港的怪兽家长、教育和贫穷等社会问题。今时今日的香港,小孩在现实生活里,真的每天要上几个补习班,学几种语言,百般武艺样样齐。足以反映着今天的教育制度和趋向,现在的父母为了把儿女养育成才,每星期七天的时间都排得密密麻麻,课外活动比休时间还要多,作为小孩的也只好忍受。另一方面,补习风气盛世,很多补习学校将教学变成商业化,在街上大卖广告,也要求成绩优异的学生藉着社交网站的宣传,达到其利益效用,回想以前读书的时候,适量的课外活动,同学们在小小的补习社学习,气氛也比今天的轻松得多,今天教育变成了一个商品,其实也不无道理的。   其实,大部份家长小时候根本不用学些什么。放学后到公园玩,踢波、踩单车,简简单单就是一天。为何今天我们却要求小朋友完成一些我们自己完成不了的事?    成人生活逼人。为了生存,有朋友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失去生活目标。为了工作,有朋友每天带上面具,忍辱负重,跟不合拍的同事老闆相处。这样的生活环境,还能谈什么梦想?   但意外地,吕校长便换了一个方法,给了五位小朋友一份功课,她叫一众的小女孩,回家询问自己的家长,各自的梦想究竟是什么之时,就在那一刻,当他们忘我地神驰之际,所有缠绕已久的痛苦烦恼, 仿似一下子由天灵盖中释放了出来,原来梦想其实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麻醉剂。亦是抢家长的回忆,她不但带动每个学生的家长重拾往昔梦想。有姨姨想做香港小姐,有爸爸想当运动员,还有一个南亚裔妈妈想做消防员。被问到梦想的时候,有人尴尬,有人愤怒,有人怕丑,好像被人揭了疮疤一样。成人的梦想似成了发黄的记忆!但我在想的「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不是一个梦想、一份成就、一种职业,而是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如《五个小孩的校长》片般的看得窝心而又被感动,从故事的发展中,领悟到吕校长对教育不离不弃的精神,很值得让我们敬仰和学习。电影充满着戏剧性的发展,将吕校长的事迹放到电影中,让更多人知道她对教育有一颗热诚的心。片中所描写的教育发展,对学校的成见,甚至是学生的背景,均是在反映着今天香港的现实情况。作为在香港受过教育的你和我,也可能深深的体会到,读书时所建立的师生关係,透过吕校长跟五位学生们之间的关係,大慨也会产生了一点的共鸣。   我非常喜欢刚开始时,吕慧红老师带领着这五个小孩「走出来」的那一段,虽然只是把口罩摘下来,但我觉得却是非常有象徵意义的开始。但是这个桥段不免也让人反思,「贫穷」为什么在如今的社会,变成一种「罪过」呢?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世界,就被迫着要防备这个世界,为什么呢?

2015. 05. 18

感谢您,文专总!(撰文:郭秀梅)   2011年仲夏,当时的我刚辞去了一份需要返通宵更工作,准备休息一阵子才再找工作。无意之中,我翻阅文专总的双月刊诚徵义务编辑的广告,于是凭藉一股对写作的热情,胆粗粗就上来面试了,最后成功加入文专总宣教委员会编委会成员。   这五年寒暑,我不知不觉间访问了文专总属会下不少工会领袖及工会人士,包括区议员、律师、金融分析、老师、牙医等。从他们身上我学懂不少做人道理,这是我工余的义务工作,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我乐在其中,数年前更有机会可参与20周年会刊工作,使酷爱文字的我多了磨练及发表的机会。   其间,我最庆幸认识了编委会成员基哥邓廉基,他教晓我很多香港歷史及世界观,他非常照顾后辈,关心我的工作及健康,我欣赏他的品格十分端正,同时把正确的人生观及歷史观灌输予下一代,我和他渐渐组成了一支非正式的专访「最佳拍档」。每次出动访问几乎有他就有我。文专总内还有其他曾支持过我的人士如胡耀锋、周瀚等,实在未能一一尽录。我相信都是上天安排的,文专总令我成长了很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相信未来仍会走下去。感谢你,文专总!

2015. 01. 29

奖励(撰文:萧咏芯)   学校今天发成绩单,学生都精神抖擞与家长回校,但平日蹦蹦跳跳的一位却低头不语,一脸闷闷不乐坐在课室门外等候正接见班主任的家长。   我刚好有空档便与她闲聊,看她平日经常笑脸迎人,今天却嘟起小嘴,不时向妈妈偷望,好像防范着甚么,想必是担心成绩不好,怕受到责罚。   她问我小时候考的不好时会否被妈妈罚,又问笨笨的学生是否一个坏孩子。   我笑着对她说:老师以前成绩很差,几乎都不合格,虽然妈妈每次接到成绩单都叹气,但却从未因此而责备我,学校的老师们也是,并沒有因为我比別人笨而放弃教导我,反而更着力发展其他兴趣,因为成绩只是一堆数字,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想法,若你付出努力,必然会有回报。   未几,妈妈和班主任出来了,正当小女孩战战竞竞看着妈妈时,妈妈从袋中拿出一粒金莎,老师说你拿了进步奖,这麽厉害,这是奖励你的,继续畀心机,知道吗?   小女孩再次绽放笑容,看了我一眼,回应妈妈说:「嗯!」   虽然奖励不是必然,但有总比沒有令人安心,区区的片言只语,又何必吝啬呢!